看古人如何以诗词悼念亡者,读之恢然泪下!

死亡是站在生命的另一面被认知的,对死亡的思索和对逝者的思念化为文字,就成了古人笔下的诗,西晋诗人潘岳最早在悼念已故的妻子杨氏时使用了“悼亡诗”作为标题,因他这组诗写得婉转动人,自此我国古代大部分的悼亡诗都是丈夫在诗中抒发对妻子的怀念之情。

潘岳的悼亡诗是这样写的:

荏苒冬春谢,寒暑忽流易。

之子归穷泉,重壤永幽隔。

私怀谁克从,淹留亦何益。

僶俛恭朝命,回心反初役。

望庐思其人,入室想所历。

帏屏无髣髴,翰墨有馀迹。

流芳未及歇,遗挂犹在壁。

怅恍如或存,回惶忡惊惕。

如彼翰林鸟,双栖一朝只。

如彼游川鱼,比目中路析。

春风缘隙来,晨霤承檐滴。

寝息何时忘,沉忧日盈积。

庶几有时衰,庄缶犹可击。

这首诗是这组悼亡诗中的第一首,其中的“如彼翰林鸟,双栖一朝只。如彼游川鱼,比目中路析。”两句尤为动人,杨氏与潘岳是少时夫妻,相伴二十四载后病逝,像是曾经比翼双飞的鸟儿,作伴游泳的鱼儿,中途突然失去了伴侣,潘岳把这种形单影只的情绪在这首诗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后世唐代诗人白居易在脍炙人口的长恨歌中写:“春风桃李花开日,秋叶梧桐叶落时。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一个人面对曾经携手走过的地方,面对物是人非,孤帐空床又是怎样的伤怀。

潘岳之后南朝诗人沈约在《悼亡诗》中写:

去秋三五月,今秋还照梁。

今春兰蕙草,来春复吐芳。

悲哉人道异,一谢永销亡。

帘屏既毁撤,帷席更施张。

游尘掩虚座,孤帐覆空床。

万事无不尽,徒令存者伤。

昔日的伊人已去,如今只剩孤帐空床等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落满尘土。明明知道生死是世间万物都逃不过的自然规律,但生者却依然为此感到悲伤心痛。魏晋时期的悼亡诗注重真挚情感的表达,大都直接写出了妻子亡故后自己的伤心与思念,到了唐宋时代,悼亡诗的表现形式开始变得更加丰富。

唐代诗人元稹为悼念亡妻韦丛所写的《遣悲怀三首》是这样的:

其一

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

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

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

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

其二

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其三

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几多时。

邓攸无子寻知命,潘岳悼亡犹费词。

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

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元稹的这组诗没有用华丽的语言去直接表述自己的悲伤,他在诗中回忆了很多妻子生前的往事。他想起妻子为他在箱子里找衣服,想起自己像个小孩子一样在她面前撒娇让她用自己的发钗给自己换酒钱;想起她心甘情愿和自己用野菜充饥还觉得鲜美,想起家里没有柴火,她只能捡门口古槐的落叶生火……他甚至曾经和她开玩笑的时候谈起过身后事,却想不到一语成谶,尽管他的生活已经越来越好,可富有的他却想遍了与妻子一起过的苦日子,感慨贫贱夫妻百事哀,他花了很多钱去祭奠妻子,心里却清楚一切已经于事无补。

元稹的这组诗少有得在悼亡诗中叙事多于抒情,讲往事的回忆与今朝的悔恨思念融合在一起,他没有写那些读起来很浪漫的句子,而是用这些稀松平常的小事还原了生活的本来面貌,写尽了人生的无奈与哀伤。

宋代诗人贺铸把抒情与回忆在词作中实现了比较好的融合,阊门就是今天的苏州,他与妻子曾经在这里生活过,而今妻子已逝,自己孤身一人再过苏州,不禁发出了同来何事不同归的感慨,南窗听雨,辗转难眠,他想着生命短暂、鸳鸯失偶,最终开始无比怀念那些相似的雨夜里在昏黄的灯光下为自己缝补衣衫的妻子。

宋词本起艳词俚曲,在有古代本是可歌可唱的,尽管后来经过了文人的雅化,但是在宋人的文学概念中,依然认为词是没有诗那么严肃的,它可以承载更私人化的情感表达,是更注重传情达意的一种文学体裁。

在历代的悼亡作品中最广为传颂的就是苏轼所写的悼亡词: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肠断 一作:断肠)

苏轼在这首词中写到的是自己的发妻王弗,王弗十六岁时候嫁给十九岁的苏轼,携手相伴十一载,逝世时年仅27岁。她陪伴了苏轼人生中最无忧无虑的一段青春岁月,在王弗去世后,苏轼因与推行变法的王安石不睦而自请出京,辗转于各地方任职,十年间的沧桑,自己已经是“尘满面,鬓如霜”的中年人,但妻子却因为死亡而青春永驻,在苏轼的笔下,亡妻不是令人恐惧的鬼魂,而是青春永在的少女,是可以执手相看,泪眼迷蒙的知己,只是年年肠断的日子,都是两人未能携手走完人生的遗憾。

提到悼亡诗中的遗憾,陆游在75岁的高龄写给唐婉的悼亡诗每每读来总是令人心碎。

陆游与唐婉的爱情故事最为人熟知的是那首“红酥手,黄藤酒”的《钗头凤》,《钗头凤》写得是否是唐婉在历史上存疑,但沈园却始终是陆游的伤心地,七十五岁这一年,唐婉已经去世四十多年,陆游不由得感慨就连沈园中当年春日里浪漫缠绵的柳絮都随着柳树的衰老而没有了,他以为自己也已经时日不多,可是看到想到当年的种种却还是觉得心痛。

陆游是一位非常长寿的诗人,在这两首悼亡诗之后,他又多次写诗追思唐婉,他写自己做梦又回到沈园,看车马游人依旧,只是再也没有了她;写自己的孤独与伤心,直到他去世的前一年,他还在诗里说:

陆游与唐婉这一生的爱恨纠葛终究就像一场匆匆幽梦,充满了未完成的遗憾。那个爱写金戈铁马的豪放派诗人,写起自己一生都念念不忘的爱人,有着旁人想象不到的温柔细腻与倾尽一生的深情。

除却用诗词悼念自己去世的亲朋,古人也会以文来抒发自己的哀思,明代归有光的《寒花葬志》全篇仅有一百余字,却将家中侍女的少女情态描摹地栩栩如生:

寒花是归有光的妻子魏孺人的贴身侍女,当年来到他家的时候只有十岁,梳着双鬟发髻,深绿色的布裙总是拖到地上,她不让他吃自己刚刚剥好的荸荠,吃饭的时候就在他们的旁边,一双大眼睛滴溜溜地转,引得妻子每每边笑边指给他看。

归有光是历史上第一个给家中的侍女写文悼念的,字里行间都在回忆寒花的少女情态与妻子对她的宠爱,昔日的生机美好与今日两人俱已早逝的悲剧形成对比,惹人悲伤。

到清代,最动人的悼亡诗当属纳兰容若的悼亡词,在他的发妻卢氏去世后,纳兰为她写了大量的悼亡诗来表达自己的哀思,这其中有脍炙人口的“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也有《蝶恋花》这样的婉转动人之作。

渴求因缘如满月,却终究一昔如环,昔昔都成玦。纳兰是非常敏感又早熟的诗人,他自己去世时候也年仅三十一岁,然而他却早早在自己的一首词中写:“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

死亡也许对每个人来讲都是一件难以面对的事,尤其是对于这些天生敏感细腻的诗人来讲,妻子亲人的离世总是会触动他们最柔软的那根心弦,以至于在千百年后这些句子中传递的情感依然感动着我们,阅读这些悼亡诗有时候会让我们思考我们自身会怎样面对死亡,无论是亲人的离世还是自己生命的消逝。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