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有丧舂不响,里有殡不巷歌!

农村有的习俗放现在的确有些荒谬无理,不过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是我们真正该做的。

也有些民俗,人们读懂后,的确能从中学到一些道理以及人生哲理,比如今天要和大家分享6个丧葬习俗,学会非常能提升情商哦~~

一、适墓不登垄,助葬必执绋,临丧不笑,望柩不歌,揖人必违其位

简单理解就是,在外面遇到坟墓,或到集体墓地里,不要爬到人家坟头上去,这是一种非常不礼貌,对逝者不敬的行为。

从小我爸妈也教育我,去山上放牛,最好别让牛到坟堆上去,一方面是尊重逝者,另一方面是为了避免牛把坟堆踩踏了,在农村踩踏别人家坟堆要赔钱的,也是为了避免麻烦。

还有些人家教得更严格,野外遇到坟墓不能随意祭拜,如果牛到坟堆上,要表示抱歉并及时将牛赶下来。

小时候常看到村里的调皮孩子爬到人家坟头上去坐着,或在墓地前面的阴影处躲雨乘凉之类的,甚至随意吃墓地供果,都是非常不礼貌的行为。

而参加追悼时,也不能和别人嬉戏打闹,面对灵柩时,也不要放声歌唱。

记忆中我爷爷去世得早,当时只有三四岁的我还用白色孝布和其他小孩子打闹着玩,现在想来非常抱歉,不过大孩子们大多懂礼,不会打来打去哈哈大笑。

再就是,和人作揖(磕头、鞠躬),必须离开原位,这点我个人不是很理解,知道的朋友可以补充一下。

而看到运送灵柩的车,或抬棺送葬队伍,不能唱歌或大笑。

二、望柩不歌,入临不翔,当食不叹

到逝者家里时,走路也不要张开两臂,就是不要太张扬,毕竟是丧事,要懂得照顾主人家情绪。

吃饭的时候,也不能唉声叹气,这也是对主人家的尊重。

三、邻有丧,舂不相,里有殡,不巷歌。

这句农俗的意思就是说,如果村里或隔壁邻居家有丧事要办,那舂米不能发出很用力的声音或喊号子,最好是不要舂米。

以前农村吃米饭都要用人力把稻谷舂成米,也就是去壳,这需要用些力气,也会发出一些很大的声音。

但如果隔壁邻居在办丧事,就最好舂米小声一些,不要破坏人家办丧事的悲伤气氛。

现在农村不再有人要舂米了,但用打米机,也会发出很大的声音,如果隔壁办丧事,也尽可能不要用打米机打米的好,不然会被视为对别人的不尊重。

而“里有殡,不巷歌”的意思也大致上是说,村里有停殡待葬的,最好不要在街巷中唱歌,最好安静些。

四、适墓不歌,哭日不歌

一起送葬或吊丧、又或是到墓地时,也最好不要唱歌,农村很忌讳。

五、送丧不由径,送葬不辟涂潦,临丧则必有哀色。

护送柩车,也不要走小路,农村会觉得走大路送逝者离开,是对其的一种尊重,反之被视为不敬。

当然,其实主要原因就是小路交通不便,安全起见还是走大路好。

不得不走小路时,也不能只顾自己避开路上积水,而是要扶着灵车,露出哀伤的表情,不能嬉戏打闹,保证灵柩安全到达下葬墓地。

六、执绋不笑,临乐不叹,介胄则有不可犯之色。

扶住灵柩的车子时也不可嬉笑打闹,听到办丧事的哀乐时,可以表现哀伤,但不可叹气,要表现出不可侵犯的样子。

其实这些都意在提示人们,在什么场合,就要做合适的事情,做出符合的表现。

参加葬礼不能表现出喜悦、高兴,会让人误以为你在笑人家死了人,特别招人恨。

而参加婚礼,也不能丧着一张脸,表现得哀伤,人家看了会生气的,毕竟大喜的日子,你哭丧着脸不是触人家霉头么?

所以农村这些习俗也是在告诫人们,懂得就场合调整自己的言行举止,能让一个人看起来情商更高,更受人欢迎,反之,会闹出很多不必要的矛盾,让人记恨。

发表回复